中国美术家旗下网站
综合新闻

      蒋兆和:沿着鲁迅的道路

      分享到:
      作者:张亚萌 实习记者 宫剑南来源:中国艺术报2019-10-15 09:17:06

        (1/2)《祝福》插图 蒋兆和

        (2/2)纪念刘和珍君(中国画) 蒋兆和

      一位是“以笔代戈”的革命者鲁迅,一位是“为民写真”的艺术家蒋兆和,尽管两位巨匠所在领域不同,但他们面对祖国和人民时,那份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却是同样的。从年轻时起,蒋兆和就是鲁迅的仰慕者,他曾在上海听鲁迅演讲、阅读鲁迅著作,在鲁迅的启发下,蒋兆和将目光聚焦于“病态社会下的不幸人们” ,“为人生而艺术”就这样成为他艺术生涯的主题。今年是鲁迅诞辰138周年、蒋兆和诞辰115周年, 9月25日至10月25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泸州市博物馆主办,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北京语言大学、蒋兆和艺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沿着鲁迅的道路——蒋兆和艺术作品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展览呈现了蒋兆和的42件作品以及他曾为杂志设计、绘制的封面,另有蒋兆和曾使用过的毛笔、砚台、调色碗等画具。

      鲁迅的道路是革命的道路。蒋兆和的绘画如同鲁迅笔下的人物命运一样发人深思。“父亲在年轻的时候就崇拜鲁迅,认真读鲁迅的书,一生沿着鲁迅的道路行走。据父亲描述,他曾亲耳听过鲁迅的演讲。 ”蒋兆和之子蒋代明说。而他对于鲁迅本人,更是用画笔画出满满的敬意,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开始成为蒋兆和思考与描绘的对象,在展厅的入口处是蒋兆和分别创作于1963年的两幅及1973年的一幅鲁迅肖像,其中1973年的那张尤为珍贵。“我记得父亲在画这幅像的时候,母亲在旁边说:‘你能不能再放开一点,能不能有点突破,不要照着照片那么画? ’我在一旁和道:‘妈妈说得对,要放开。 ’于是父亲拿起笔, 40分钟一气呵成。 ”蒋代明说。如果仔细看这幅鲁迅像,不难发现它不像其他两幅那么拘束。

      而蒋兆和在《祝福》插图、 《流浪的小子》 《朱门酒肉臭》 《卖子图》等人物画创作里也延续着鲁迅精神,其中,由姚有多、马振声、张广、赵志田、孟庆江几位蒋兆和学生参照《流民图》原作照片,根据其原作尺寸临摹的《流民图》在展厅里颇引人注目。 《流民图》是蒋兆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鸿篇巨制,它标志着中国人物画在直面人生、描写现实方面的巨大成功。“抗战时期,父亲身处北平沦陷区,居然能够在这样严酷的环境里把沦陷区百姓的隐忍、对日本鬼子的愤恨画了出来。 ”为防干扰,蒋兆和画一部分,藏一部分,使人难察全貌。1943年10月29日,此画易名为《群像图》在太庙免费展出,但几小时后,就被日本宪兵队勒令禁展。1944年,此画在上海展出,又遭没收。1953年,霉烂不堪的《流民图》前半卷在上海被发现,但后半卷从此下落不明。 《流民图》融合了中国画的线描和西画明暗塑形的表现手法,使中国人物画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蒋兆和因此成为继徐悲鸿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中国现代人物画家。

      鲁迅的道路也是美术的道路。据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董炳月介绍:“‘美术’的概念本不是现代汉语原有的,而是来自日本。在这个词介入中国的过程中,鲁迅的作用非常大。鲁迅从小对美术感兴趣,从他参加工作到上世纪30年代提倡版画,一直把美术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他在国民政府教育部工作期间写过一篇文章,叫《拟播布美术意见书》 ,因此在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之外,他还是一位伟大的美术家。 ”在他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中,德国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是他极为推崇的。鲁迅自1931年收到珂勒惠支的版画后,在与木刻青年会晤或通信时,经常谈起珂勒惠支先进的艺术思想、严谨的创作态度和精湛的版画技法,一再要求木刻青年学习她。珂勒惠支的作品主题丰富广泛,充满着对社会、对人类的悲悯之情。蒋代明说:“父亲最崇拜的画家是珂勒惠支,她对父亲的一生影响巨大。父亲受鲁迅影响,要走他的道路,于是兢兢业业地琢磨每一笔、每一墨应该怎样表现现实生活,他遵循徐悲鸿为现实创作的倡导,画了大量表现百姓生活、表现人间百态、表现旧中国许许多多挣扎在死亡线上最底层的人们。 ”蒋兆和确实继承和发扬了鲁迅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包含美学的元素,也包含了现实主义的阶级问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今后的鲁迅研究中,只有把美术家眼中、笔下的鲁迅纳入到鲁迅研究当中,鲁迅研究才是完整的” ,董炳月表示。

艺术新闻
艺术评论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美术家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网络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
Processed in 0.029(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23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