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旗下网站
综合新闻
    1. 艺藏巅峰 · 传世精品 全球顶尖艺术大师张通云拍卖专场预展
    2. 张通云号野山,湖北省利川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画大家;中国文联、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CCTV央视联播十综合评定授予”书画艺术大师”荣誉称号;中国书画交易中心授予“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世界文化协会授予《中华国粹传承人》荣誉称号;CCTV《艺术传承》客座教授;被“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评为“国礼艺术家”(高级),“国务外交礼品师”;“民族艺术家”;“人民艺术家”;“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世界文化协会授予“《中华国粹传承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终身院士、副院长”;“中国翰林书画院终身院士”;“享受中国艺术人才基金会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艺术名家档案馆》终身会员;中儒文化产业联盟主席;高级中学美 [详细...]
    1. “中俄油画写生交流活动”在威海乳山举办
    2. 9月16日,为期五天的中俄写生交流活动在威海乳山凤凰顶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圆满落幕。凤凰顶不仅山水灵动,更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来自中俄的艺术家们在这里以小桥流水、村落烟火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用画笔定格灵感与感动,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一批珍贵的艺术财富。 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艺术之美,也以画笔搭建起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友谊桥梁。未来,凤凰顶写生基地将继续完善服务,邀请更多国内外艺术家前来采风创作,让艺术与自然在这里不断交融,让文化与友谊在这里生生不息。 [详细...]
    1. 丝路回响、彩韵昌吉一一中国油画名家赴昌吉市采风交流活动
    2. 前言 由中共昌吉市委宣传部、福建援疆泉州市分指挥部、新疆昌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由新疆昌吉市泉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北方油画院承办的“丝路回响、彩韵昌吉一一中国油画名家赴昌吉市采风交流活动”将在2025年10月6日至12日在新疆昌吉市泉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举办。此项活动共邀请了中国当代油画名家王铁牛、谢森、李延洲、秦文清、罗朗、翁凯旋、侯宝川、孙黎、谢楚余、陈金华、梁宇、迟连城、张峻明、孙韬,肖育参加。昌吉市泉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新疆昌吉市庙尔沟镇。该镇位于新疆昌吉市南郊,地处头屯河上游天山区域,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呈现雪山、松林、草原,河流等自然景观特色。沟内坡处分布云杉林、栖息盘羊等野生动物,河段上游形成多级瀑布景观。庙尔沟被誉为“天山缩影”。这里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弥漫着哈萨克牧区独特 [详细...]
    1. 大写意主义艺术是神,真正的大写意画家是天赋神授的天才
    2. 汤文选《竹林过雨》138cm×69cm 1983年 真正的大写意画家是神,是上天的使徒,以一种崇高的视觉鸟瞰世界,传递人世间的真善之美。 中国大写意主义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的灵魂,是世界上最具文化魅力的艺术,也是最伟大的艺术。 中国画大写意主义特征有三: 一,赋有神性的天人合一宇宙观 如果说中国现实主义具象绘画是以表现现实社会或历史事件为主的再现,那么大写意画家作画不是叙事,不仅是看到眼前的现实镜象,而是心有灵犀,是上帝赋予画家一种超 [详细...]
    1. 姜永安水墨人物画的“墨分五层”,用水墨皴染将物理空间衍变为精神空间
    2. 《诗人》 68x48cm 2013年 墨分五彩,是中国画的基本功,但凡是研习中国画的画家都能用水墨技法呈现;而本文所讲的墨分五层,是我专指姜永安在现代水墨人物画中独创的“人物皴法”,非手眼通天者可以达到如此鬼斧神工、出神入化的境界! 景深和反差,是摄影学的术语。在绘画中,可以理解为景物与背景之间,所关联的空间尺度的截取,以及风格特征的托衬。姜永安创造性继承并创新性发展了“墨分五彩”的传统技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现代水墨如何能够细致入微地表达人物创作“墨分五层”的空间指征和精神染污,深刻诠释了人物精神世界的“景深和反差”。 [详细...]
    1. 长绳系日——韩天衡八十载艺术求索中的“变”与“恒”
    2. 自缶翁吴昌硕1912年定居沪上起,海派篆刻遂撑起近现代中国印坛“半壁江山”。百年间代代印人砥志研思,在刀石激荡间重塑了篆刻艺术的创作理念、审美意趣与刀法体系,成就了金石篆刻史上最为璀璨的现代转型。自20世纪70年代始,韩天衡以书、画、印三绝兼擅、艺理创见相得益彰的艺术风貌崭露头角,其熔古铸今的篆刻美学与“推新出新”的艺术实践,使其成为当代篆刻领域承前启后之代表人物,以滚滚“韩流”续写着海上印坛的百年华章。 2025年,“长绳系日——韩天衡学艺80年回顾展”先后于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举办,在上海站的展览中,精选了其从弱冠到耄耋之作三百三十七件套,清 [详细...]
    1. 国难情境下家国意象的视觉形塑
    2. 蔡若虹《全民抗战的巨浪》 载《救亡漫画》1937年第1期 国难情境下家国意象的视觉形塑——抗战时期美术的国家叙事与民族形式的延展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8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首这场民族劫难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争取民族独立、追寻自由和平的重要时代篇章,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更塑造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整体方位与文化形态。在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年代,美术作品作为重要的文化武器与宣播手段 [详细...]
    1. “回故乡——曾来德书法艺术展”将在四川美术馆开展
    2. 自序 余蜀人也,少时投笔从戎,远戍贺兰山下。朔方十二载,沙碛砺剑,岩岫涤心,淬炼铁骨柔肠。黄河逆折之势,腾格里飞沙之状,贺兰嶙峋之态,皆化入毫端,鞭辟入里,墨许河山。更蒙胡公石先生耳提面命,尝诫余曰:“虽毫发逼肖,终是他人面目;塑我毁我,方见真魂。”自此砥砺卌载,未敢忘斯言。 溯余书道之源,实肇于塞上。观岩画之朴拙,参夏文之嬗变,乃悟笔锋当破茧而出:非止摹形追韵,贵在吞吐万象;非求标异立新,重在洞彻汉字之美。巴山蜀水,育我血肉之躯;故土难离,思念渐浓。贺兰风雪,成我金石之志。故每挥毫,如对苍茫,一点一画,皆应山河之许,一枯一润,均循天地灵气 [详细...]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新闻
艺术评论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美术家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网络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
Processed in 0.012(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