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旗下网站
综合新闻
    1. 山东文博单位开发文创有了分配激励机制
    2. 近日,为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正式发布《山东省文化文物单位实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分配激励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主要涵盖总体要求、试点范围、文创范畴、收支管理、激励机制等五大方面,旨在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提升文化文物单位创造活力,提高文化文物资源转化效率,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调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深入挖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资源的文化价值与核心要素,打造兼具文化底蕴、创意特色和市场价值的齐鲁文化文物创意品牌。探索建立免费开放与市场运营、公益服务与刺激消费相结合的开发模式。首批试点范围涵盖4个省直文化场馆,聚焦创意衍生商品、文化增 [详细...]
    1. 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
    2. 近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共942人。按类别来看,民间文学41人,传统音乐95人,传统舞蹈82人,传统戏剧167人,曲艺47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45人,传统美术140人,传统技艺200人,传统医药54人,民俗71人。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技艺精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代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能力水平,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经推荐申报、材料复核、专家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 [详细...]
    1. “这一辈学人应做的事”——《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发布
    2. 李白诗(写本)选自《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资料图片   12000余个词条、1200余幅高清彩图、400余万字……摆在众人面前的《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既沉朴厚实,又显流光溢彩。作为“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这部辞典日前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自藏经洞发现至今,已百二十余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荣新江回顾,“这部辞书的出版是中国敦煌学近几十年来发展的一次总结,也是一个里程碑。” [详细...]
    1. “书圣”王羲之开创了中国书法艺术新纪元
    2. 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王羲之如同璀璨星辰般永恒闪耀。公元353年暮春,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中,这位时年五十一岁的东晋名士,在微醺之际挥毫写就的《兰亭序》,不仅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更将中国书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唐代何延之在《兰亭记》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得此真迹后"宝惜者独此书为最",临终犹命以之殉葬,足见其艺术魔力。王羲之被尊为"书圣"绝非偶然,他身处玄风盛行的东晋,在儒道交融的思想激荡中,将汉字书写从实用功能升华为纯粹的艺术表现,开创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新纪元。 一、破茧之路:从贵族子弟到艺术圣者的蜕变 [详细...]
    1. “一念山河·川藏长歌”——四川、西藏油画学会作品联展(第一场)将开幕
    2. “一 场跨海拔 的 艺术对话,重构茶马古道美学史诗 。 ” 2025年3月22日,由四川省油画学会与西藏油画学会联合主办的“一念山河·川藏长歌”——四川、西藏油画学会作品联展(第一场)将于四川福宝美术馆盛大开幕。这场跨越山川与地域的艺术对话,将展出川藏两地108位艺术家的122件油画力作,以当代的笔触续写新艺术茶马古道的文化长歌。 此次“一念山河·川藏长歌”——四川、西藏油画学会作品联展,既是两个学会的首次合作,也是两地艺术领域的一次深度对话,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本次展览同样也标志着中国当代油画领域的一次跨海拔 [详细...]
    1. “神仙日子——段正渠个展”将在深圳开展
    2. “村里一待,浑身上下马上就妥妥贴贴的清净澄明,每日如是。于是,在安静的乡间,凡人过上了神仙的日子。” ——段正渠《西行列车》 在段正渠的短篇文集《西行列车》里,有一段行记〈神仙日子〉写乡间的写生生活:艺术家每天上午转山,下午画画,晚上和村里友人喝酒唱曲儿。这样的生活朴实沉静,对成长于河南农村的段正渠来说格外亲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方一直是人们对段正渠最深的印象。从最初陕北的居民、山川和故事民谣,到后来内蒙古、甘肃、新疆和山西的人文风土,段正渠对北方高原始终有天然的情感;然而,作为艺术 [详细...]
    1. “花间解语·艺海同心——许晓彬、易甜甜花鸟画联展”将在广州开幕
    2. 自序 乙巳仲春,忽觉松烟藤黄氤氲相荡,青瓷笔洗墨色澹澹,白瓷调盘丹青渺渺。余溯宋元遗韵于水墨氤氲间,于古法薪传中探当代水墨之新境。伊秉南田遗韵于没骨芳丛,若焦墨绛彩相生相发,余二人皆出方楚雄先生之门,深受恩师教导,乃成此联璧之展。 伊素慕恽南田没骨之法,然不泥瓯香馆旧蹊。笔下花卉承南田赋色妙谛,水色交辉处见鲜透,笔线虚实间得朝露未晞之趣。草虫飞栖之态:若振翅有声,若触须将动。 余习绘事,筑基于两宋法度,取韵于元人墨趣,于渴润相发处求野逸天机。或问工写何以相协?对曰:譬若抚琴,五音各守其律而和鸣成曲耳。 [详细...]
    1. “心手之间——当代水墨画七人作品展”将在重庆开展
    2. 展览前言 自古以来,水墨画便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趣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兴起,传统水墨的观看与表达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同时加速了当代水墨语言的迭代步伐,甚至改变着我们的审美方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艺术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水墨画如何突破传统框架,实现现代性转化,成为艺术家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心即心象、意象,手即表现、呈现。苏轼论文与可画竹云“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 [详细...]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艺术新闻
艺术评论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美术家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网络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
Processed in 0.319(s)   4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