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旗下网站
艺术新闻

      迎中秋 庆国庆 建国71周年——画家张转作品赏析

      分享到:
      作者:朱永远来源:中国美术家网2020-09-25 16:49:03

      【艺术简历】

      张转,原名张泽选,1968年生,祖籍河北唐山,现居北京,职业画家。研修于中国国家画院,师从梁占岩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公安部美术家协会会员。

      美术作品主要艺术历程:《蓝天下》入围“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2013.8),《都市~身影》入选“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吴冠中艺术馆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2014.10),《骄阳》入选“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2015.1),《逐梦~永恒》入围翰墨齐鲁--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2015.5),《龙的传人》入选第三届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2015.8),《任命》入围2015古蜀文脉~墨韵天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2015.9),《传承与永恒》入选2016“美丽中国梦--七彩云南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被评为入会资格作品(中国美协2016.8),《情系陕北》入选第三届“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中国画)、被评为入会资格作品(中国美协2016.11),《春的祈福》入围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2017.12)……

      美术作品《都市~身影》被吴冠中美术馆收藏、《传承与永恒》被云南美术馆收藏、《情系陕北》被卢禹舜美术馆收藏、《成兆才先生像》被中国评剧博物馆收藏,其他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文博机构收藏。


      《情系陕北》


      自然洒脱  气韵天成

      ——张转绘画艺术品味

      朱永远


      张转自幼天资聪慧,感悟力强。8岁习画,18岁考入唐山青年宫专业美术学校,系统地学习素描、速写、色彩等美术专业知识。曾以优异专业成绩相继通过了鲁迅美院、天津美院、河北师大等美术院校专业考试。张转潜心励志,刻苦自学,孜孜矻矻,笔耕不辍。至1987年应征入伍戍边西藏,从戎而不投笔,在部队里一直坚持绘画。部队领导慧眼识才,调其到军区专门搞绘画创作。历练于兵营军旅,扎根在雪域高原,张转激情迸发,佳作迭出,此间大量绘画作品参展中多次获奖。其中《高原的雪》、《我是高原兵》获军内一等奖。


      《传承与永恒》


      解甲归乡后,二十多年间,他潜心研习,深入探讨,对唐、宋、明、清诸家名作多所临习。尤其对晋代顾恺之、唐代吴道子、宋代石恪、梁凯等古代画圣以及陈洪绶、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近代现代大家的名画认真品读、领悟、并吸收。如宋代梁凯、石恪的大泼墨,劲健的笔法、生动的概括、传神的人物刻画;清代任伯年的人物以背景遥相呼应的相得益彰,笔法的圆润、设色的讲究、大胆、明快,对张转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古人讲,“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张转将笔墨随时代这一概念深入脑髓,并贯于现代人物画中。无限界的涵义使他的作品浸漫着浓郁的异域风情,又渗透着稳健厚重的中国画传统功力。师法自然,深摄古法,现代意识同传统积累的融合,逐渐形成他鲜明的艺术风格。


      《龙的传人》


      2005年至2010年,他先后创作中国画人物:《老有所乐》、《夕阳红》、《晨曲》、《我爱你祖国》、《三枝花》、《何建春造像》、《童年的回忆》、《曹雪芹》《麻姑献寿》等在不同参展中多次获奖。其中《晨曲》获河南全国书画大赛银奖。

      西藏军旅的经历,雪域高原的空灵、静谧、博大、深厚,特别是藏族的佛教文化,寺庙、喇嘛,还有众多虔诚的佛教信徒,绵绵的回忆深藏在内心,给他的绘画注入了灵性,这对他以后的佛教人物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近年来,他创作的如南海的观音、灵山的普贤、面壁的达摩、颠狂的济公、游走的布袋和尚、行吟的屈子、旷达的太白、点睛的僧繇等,以佛祖圣僧、文人墨客等艺术形象形成了张转国画人物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张转的《空山悟禅》、《佛性禅心》、《佛在心中》等,山石、古树、溪流,以超然物外的孤独,表现一种无尽的寂静和皈依自然的心性。描绘环境就是深化人物塑造,人物往往显示在环境的构架中。他善于精心构思环境,把人物构置在特定环境之内。画家的用心之处,力求达到一个空灵、枯高、静寂的境界。张转的水墨人物注重巧思与意趣,追求妙悟和神韵,以夸张的笔墨抒写内心的情感。从这些画作中,可窥知画家深谙传统人物画简约、传神的造型规律,精熟中国画的笔墨造型理法。



      张转的那些人、物对应的画更见巧思。如《仙度》:深潭静水、枯藤老树、黑衣仙长,盘坐打禅,早已进入一个无欲无色、无纤无尘的静寂世界,可偏偏配上一生性难静的顽猴于另一枝头,目光灼灼,隔水相望。仙凡相隔,虽咫尺却天涯,缘源之圆,一个“度”字,含蕴万千。如《悟道图》:千年老树,枯木新枝;百岁老僧,阖目静坐。寂静之中,一蟾咫尺相对,如卧如拜,似静似动,一禅一蟾,两相无厌,仙凡和谐,时空皆忘,充满禅机。如《南无观自在菩萨》:白衣观音、善财童子、净瓶莲台、云水竹林…那空明澄澈的禅境,直令人透心魄、洗心壁、涤灵魂…一扫俗肠,了无杂念,心弛神往。作品脱俗、自然、简素、寂静,深得禅画简、空、虚、无之机,意境之深超越了画面本身。画家用禅的观点观察和表现世界,以禅的简约和令人回味无穷的审美风格作为艺术追求,给观赏者带来禅意回味。



      张转还善于经营大时空、大气象、大境界。他的这种审美追求决定了他的艺术创新之路。如《十八罗汉》、《八仙过海》、《孔夫子杏坛讲学图》等画作中,则以众多人物的组合构图,彰显恢弘大气;以艺术形象的神态各异,凸显个性创新。其中,如降龙、伏虎、布袋、长眉、挖耳、探手,“神”态各异;如铁拐、钟离、湘子、仙姑,各显其能;其中,夫子论道,弟子聆坛,敛形以显静,贯气以传神,贤德孝勇,特立独行,尽在其中。画家以墨写意、以形写神,这里,无论十八罗汉,无论八仙、圣贤,在画家的笔下,不重复前人、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自己,他们个个都是“这一个”! 他的众多作品都洋溢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形成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张转正是倚凭于适宜表达个性的图式,将画面的气势、骨肉、刚柔、张弛、巧拙、节奏,尽情地浸润其间,构出既含蓄又理想、既夸张又合理,既传统又新颖的人物佳作。



      人物画的关键是传神,神由形出。他充分调动人物的各种神情,气韵流贯,神完气足,展现了画家情感的自由挥发。其笔触随意而不随便,写实夸张又不失法度。如画作《得趣》:老者腆肚坦胸,盘坐挖耳,耳勺探入间,一时目涩口张、涎水欲垂,鹑衣散落,奇痒难捱之状,憨态可掬。浑然一个“塞听尘世间,聒噪名与利,栖身清凉台,挖耳自得趣”的物我两忘境界。而能体味此番境界,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再如《画龙点睛图》这一向为国画人物中的常见题材,在张转笔下则别开生面。作品中僧繇笔点处,藉伏之龙,遽然闪电目、挟风雷、昂首舞爪、轰然破壁。尺幅间,画家只浓、淡、干、湿寥寥几笔,顿时形成云起雷鸣、神龙腾飞之冲天气势。而僧繇,则阖目执笔,气定神闲,一副超然静态。笔下之人物,一静一动,巧思独到;画面之景象,有声有色,呼之欲出……

      张转的绘画艺术,构思巧妙、造型生动,自然洒脱,气韵天成,将中国书画能通神妙之功,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品不高,落墨不法”。 中国书画包含了深厚的人文精神,是讲究情操、讲究气节、讲究品德的艺术。张转画品如斯,人品亦如斯。他文雅少语,静若处子。因淳朴敦厚,于社交场合中竟略显木讷。然,他的谦和平易、尊师重友、诚信义行、情意绵长形成了他的人品本色,在与之久交者中口碑极佳。张转深知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诗书画印四位一体,而人品不高,则画亦难高。诚如孔子言:天下第一人品,还是读书。他笃信多读书、广积德是画好画的关键。由是,他在勤学苦练、孜孜以求画艺的同时,博览群书,晨昏不辍。他深知艺术无止境如登山麓,拜师求教不辞程门立雪。于2011年进北京深造,求教于良师高贤,专门从事佛教人物画的研究和创作。



      张转生长于文化之乡滦南,晚清书画京东八大家的阎德生、张灿,当今执教中央美院的著名画家靳之林等悉出此地。民族艺术融汇的历史浸染,传统文化的孕育陶冶,前贤今人的代代相因,积淀了张转的艺术底蕴,而靳之林先生的赏识、提点,更是玉成了张转绘画艺术的修为。在张转心中,艺术是神圣的,是至高无上的。基于这一信仰和追求,他摒弃外界诱惑,笃定所持,浸润艺事。

      他,要做一个静心画画的人。

      本文作者:中国珠算协会会刊副总编、唐山市夷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滦南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研促会会长。











艺术新闻
艺术评论
中国互联网协会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中国美术家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网络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
Processed in 0.028(s)   6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6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