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摄影的主体意识
-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摄影工具变得越来越先进。技术已不再是限制摄影记者的主要因素,记者的主体意识在摄影中变得空前重要。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中国摄影记者开始直面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如何同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摄影记者竞技胜出,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摄影记者意识观念的转变。
一、主体意识及其在新闻摄影中的地位与作用
所谓主体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作为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的自觉认识和能动把握。其具体内涵有:独立自主性、责任使命感、主观能动性和进取精神。人首先有对主体地位的自觉,不但意识到自己“独立”于客体,而且懂得自己作为主体能“自主”,进而弄清自己在主客体关系中是什么角色,享有怎样的社会权利和责任,又承担着怎
[详细...]
- 中国当代摄影人的八大等级评述
-
我是一位从事摄影工作10几年的老摄影人了,从当初的认识摄影到学习摄影和进行摄影创作,一步一个脚印。我也经历过以下几个类别的人生,从“照相者”开始一直到“知名摄影家”,所以我从我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的观察中,总结了“中国当代摄影人的八大等级评述”一文贡献给广大摄影人士。
1.照相者:这是摄影领域里面最大众化的摄影人,也是比例占有数量最多的,他们所使用的器材都是千元左右的“傻瓜”相机(有数码的也有传统胶片的),此类相机的成像质量一般不高,但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他们对摄影技术只是略知一二,在他们的心中相机只是作为旅游和家庭成员团聚留念的一种工具。他们被誉为“当代最普通的照相者”。
2.摄影爱好者:在中
[详细...]
- 论新闻摄影的人文情怀和都市精神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闻传媒的视野和领地也得到了扩张。上世纪90年代初,可视作“读图时代”的来临。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都市类报纸和图片类杂志的兴盛,使得反映都市生活和民众精神状态的图片需求量猛增,表现空间进一步扩大。这给有远大志向的摄影记者带来了机会,可以不再屈居文字记者的附庸,而痛痛快快地寻求个人风格。
诚如摄影评论家顾铮所言:“中国摄影家的都市摄影实践在回应城市社会现实的巨大变化,通过摄影表达对现代都市生活的理解与思考的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对于摄影的理解,开拓了摄影表现的新可能性。”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时代的开放,也给摄影记者提出了一道道难题和无法预见的挑战。
分析新闻摄影作品,旨在通过所涉对象的作品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廓清当今独立摄影记者面前的目标、任务与审美刻
[详细...]
- 柯曼:中国摄影收藏要从保护摄影史开始
-
“坦率地说,(上世纪)80年代之前,西方人从照片上看到的所有中国人有同一副表情,80年代后,我们通过中国摄影,看到每一个个体不一样的表情,这是西方人第一次直接地接触中国——更为真实的中国,中国影像的魅力正在于此。”美国著名摄影评论家、策展人、历史学家A.D.柯曼如此评价中国的当代摄影。
美国国家艺术家津贴接受者以及Hasselblad基金的奖金获得者柯曼,自1967年发表第一篇摄影评论文章以来,用40年时间跟踪世界摄影收藏领域的潮流变化,悉心研究摄影艺术理论和摄影艺术史。10月19日,柯曼做客北京今日美术馆,在与中国摄影爱好者座谈后,柯曼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独家专访。针对“起步期”的中国摄影收藏,柯曼反复强调与摄影实践相对应的摄影史的书写,在柯曼看来:&ldqu
[详细...]
- 数码网络时代的新闻摄影 (作者:曾璜)
-
引 子
1988年刚从任职了25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部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罗伯特·基尔卡(Robert Gilka)教授,在美国著名的传播学院 - 纽约锡拉丘斯(Syracuse)大学的课堂上告诫他的学生们:数码摄影没有出现在今天,也不会出现在明天,但它终将出现并伴随着你们的一生。七年以后的1995年,加拿大一家报纸率先在全世界实现了摄影采编全数码化操作,宣告了新闻摄影数码时代的最终到来。
(一)影像数码化,传输网络化也简称为新闻摄影的电子化,它意味着:
(1)影像的获取-电子相机 / 扫描仪
(2)影像的处理-计算机和影像处理软件
(3)影像的存储和检索-数据库
(4)影像的传输-互联网
这种全新的工作模式意味着不懂数码影像将无法从事新闻摄影职业。
[详细...]
- 对世纪之交中国新闻摄影的几点思考(提要) (作者:曾璜)
-
本文通过对世纪之交中国新闻摄影发展的走势、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论述,并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本文涉及的内容有:
(一)荷赛的影响、成就和局限;
(二)新纪实摄影的兴起发展;
(三)新闻摄影理论体系的构建:图片评判标准的新发展;国际上新闻摄影评判标准的趋同;完善中国新闻摄影分类;理论研究的进展;
(四)新闻摄影发展的三个趋势:数码化和彩色化;印刷媒介图像化;网络时代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机遇和挑战;新兴图片市场对摄影师拍摄技术技法的要求;竞争的网网络图片市场。
--------------
(正文)
对世纪之交中国新闻摄影现状的几点思考
曾 璜 (北京中国特稿社)
(一)荷赛的局限
1988年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新
[详细...]
- 论艺术摄影作品的市场估价(作者:宋岗)
-
艺术摄影作品走市场,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对作品进行估价的问题。不论在摄影圈内,还是圈外,自从艺术摄影作品在市场上异军突起后,无数的人都在问:一幅艺术摄影作品应该怎样估价?为什么同样一幅艺术摄影作品,在北京可以卖一种高价,在其他地方,价格减半,甚至减到四分之一,都卖不出?艺术市场究竟看重艺术摄影作品的那些价值?
作品卖出好价格,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原因很复杂,既可能因为买家的心情,也可能因为卖家的炒作,不具有可比性;必然因素却是有规律的,具有可比性,它体现了艺术摄影作品可以估价的稳定部分。艺术摄影作品卖出高价,很重要的原因是,作品的代理销售方通过良好的售前运作,将作品估价的重点部分,完美地展示给买家看。
艺术摄影作品的估价,是作品的图本值(以下简称“T值”)、存本值(以下简称“C值&r
[详细...]
- 写真度——从被摄对象到拍摄原像的变化程度
-
按:最近,《人民日报》、《中国摄影报》等报道了“藏羚羊”、“广场鸽”、“金镜头”等新闻摄影作品失真的情况,再次激发了全社会对摄影真实性标准的关注和讨论。《写真度——从被摄对象到拍摄原像的变化程度》、《原像度——图片摄影作品制作时的原像变化程度》两篇论文,将就摄影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时的真实性变化程度,做出摄影理论的分级界说。
□ 宋 岗
图片摄影作品所呈现的画面影像,越来越可能不同于我们于拍摄点看到的被摄对象。这既有可能是因为前期拍摄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后期制作改变了什么。对于图片摄影来说,前期拍摄的改变程度,可以用“写真度”来表述。 图片摄影的写真度,指照相机拍摄的原
[详细...]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